除了電影「KANO」的特效外,國內的視覺特效人才,這幾年其實也都有相當優秀的表現,像是劉德華主演的「風暴」,以及大陸賀歲片「西遊記之大鬧天宮」,甚至國片「大稻埕」,都有台灣技術人員的影子,其實國內每年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,但市場小、產業起步慢,這幾年陸續有人才回流,好不容易在大中華地區,搶下1成左右的市場。
去年底劉德華主演的電影風暴,票房開出好成績,還有過年期間兩岸三地,累積41億台幣票房的「西遊記之大鬧天宮」,雖然2部都不是國片,不過其中的3D轉換技術,卻都出自國內的視覺特效公司。
港星劉德華:「所有3D是台灣的朋友負責的。」主持人:「3D幕後技術是台灣團隊?」港星劉德華:「對,完全是,所以沒有一個外國人。」
不過早期連國內的電影都不捧場,魏德聖導演的「賽德克巴萊」,都使用韓國視覺特效團隊,只是這間公司突然倒閉,才緊急由大陸公司接手,只是不管是在山林奔跑的山豬,還是溪邊落水的山羌,都明顯看出動物動作生硬不自然,而這幾年國內電影的效果,已經明顯成長。
像是電影「花漾」,言承旭在海上打鬥的畫面,就是由特效在室內做出來的,第一步要把綠板KEY掉,然後貼上海上場景,最後還要讓天空出現層次,相當複雜。
而今年國內票房破2億的賀歲片「大稻埕」,更是全部由國人製作完成,不管是建築物倒塌,還是車禍撞擊都栩栩如生,雖然光是大中華地區,國內視覺特效市場佔有率,只有1成左右,不過製作公司壓低價格,只有日韓的一半甚至1/3,就是希望用同樣品質做出口碑,期望在國際市場,也能佔有一席之地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