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劇本在整個行業生產鏈條的地位以及編劇和演員之間的關系,其實國外早就有了成熟的模式,最為典型的就是美國和南韓。
在美國,美劇和好萊塢大片同屬幾大製片公司,製片人、導演、編劇、演員、服化等都有各自的工會,編劇的地位比較高,甚至可以把大牌演員「中途寫死」。他們一般都有自己的經紀人,在寫好大綱和人物簡介後,經紀人會把它兜售給製片公司,製片公司如有興趣,就會把該編劇委任為「總編劇」,總編劇拿到定金後,組織編劇團隊開工,編劇更多的工作是把控整個故事和人物的走向、統一敘事風格,就像是一艘航船的掌舵人,很少會導致航線偏離,這種相互協作、但有核心的做法產出了類似於《絕命毒師》、《紙牌屋》等美劇。
不同於國內沒頭蒼蠅式的「邊拍邊寫」,南韓的「邊拍邊寫」則是基於電視劇的周播制度,原則上韓劇在電視台每周只能播兩集,最黃金的檔期當屬「月火劇」和「水木劇」,他們的編劇也同樣大牌,話語權極高,但通常是獨立創作,能隨時根據觀眾反覆修改劇本,滿足製片方的願望。比如《來自星星的你》原本有另外一個大結局,但由於被提前洩密,為了讓觀眾出乎意料,決定臨時更改結尾。
南韓編劇在劇組裡待遇,可以從韓劇《背叛愛情》裡得到結果,張瑞希扮演的編劇雅梨瑩發言權很大,因為南韓邊播邊拍的模式,編劇全程跟足劇組,她的地位幾乎和導演地位一樣大,編劇寫的劇本即使是導演也不能擅自修改,對挑選演員也有一定決定權。即使是著名演員,修改她的台詞也被認為是對編劇的大不敬。
其實,字字珠璣的劇本不是那麼容易遇到。怎麼改,才是分歧所在。大腕演員為了加戲自帶「門客」改戲,「金主」製片人為了捧人私自改戲,編劇在電視播出來才知道貨不對板。這樣的「改」,且不說積少成多,積怨成仇,到最後,是提升還是拉低了劇作的質量,是提升還是拉低了行業的良心,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秤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